
庐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
老庐剧大全剧目
| 序号 | 剧目 | 演唱 |
| 1 | 庐剧《安寿宝卖身》 | 昂小红 |
| 2 | 庐剧《报恩记》 | 魏小五 |
| 3 | 庐剧《姐妹泪》 | 周小五 |
| 4 | 庐剧《流氓无义》 | 谢同春 |
| 5 | 庐剧《卖花姑娘》 | 盛小五 |
| 6 | 庐剧《梦会》 | 李立存 |
| 7 | 庐剧《商林归天》 | 周小五 |
| 8 | 庐剧《十把穿金扇》 | 朱德顺 |
| 9 | 庐剧《双丝带》 | 刘长芳 |
| 10 | 庐剧《双玉蝉》 | 昂小红 |
| 11 | 庐剧《五女哭坟》 | 单小侉 |
| 12 | 庐剧《小渔网认母》 | 郑宏文 |
| 13 | 庐剧《半把剪刀》 | 昂小红 |
| 14 | 庐剧《半把剪刀》 | 周小五 |
| 15 | 庐剧《慈母毒子》 | 魏小波 |
| 16 | 庐剧《杜鹃啼血》 | 皖西庐剧团 |
| 17 | 庐剧《恶汉骗妻》 | 盛小五 |
| 18 | 庐剧《恶婆婆》 | 夏小二 |
| 19 | 庐剧《告亲夫》 | 周小五 |
| 20 | 庐剧《好色秀才》 | 郑宏文 |
| 21 | 庐剧《侯美蓉降香》 | 魏小波 |
| 22 | 庐剧《胡丽娘》 | 魏小波 |
| 23 | 庐剧《泪洒贞节碑》 | 周小五 |
| 24 | 庐剧《莲花庵》 | 朱德顺 |
| 25 | 庐剧《刘进杀妻》 | 周小五 |
| 26 | 庐剧《流泪的红双喜》 | 吴南野 |
| 27 | 庐剧《吕布与貂蝉》 | 魏小波 |
| 28 | 庐剧《罗帕记》 | 朱德顺 |
| 29 | 庐剧《莫愁女》 | 周小五 |
| 30 | 庐剧《母子恨》 | 盛小五 |
| 31 | 庐剧《母子连心》 | 李立存 |
| 32 | 庐剧《牛郎织女》 | 周小五 |
| 33 | 庐剧《女驸马》 | 魏小波 |
| 34 | 庐剧《女驸马》 | 吴南野 |
| 35 | 庐剧《女嫁母夫》 | 周小五 |
| 36 | 庐剧《琵琶魂》 | 魏小波 |
| 37 | 庐剧《骗婚记》 | 魏小波 |
| 38 | 庐剧《麒麟带》 | 周小五 |
| 39 | 庐剧《乾隆皇帝游苏州》 | 周小五 |
| 40 | 庐剧《仁义状元》 | 周小五 |
| 41 | 庐剧《三闯楼》 | 李立存 |
| 42 | 庐剧《三打桃花》 | 马晓梅 |
| 43 | 庐剧《三女泪》 | 魏小波 |
| 44 | 庐剧《杀母认母》 | 李立存 |
| 45 | 庐剧《世上还是爸爸好》 | 朱德顺 |
| 46 | 庐剧《双拜堂》 | 周小五 |
| 47 | 庐剧《双女泪》 | 魏小波 |
| 48 | 庐剧《霜天红叶》 | 皖西庐剧团 |
| 49 | 庐剧《太白送子》 | 周小五 |
| 50 | 庐剧《唐伯虎戏石榴》 | 魏小波 |
| 51 | 庐剧《逃婚奇遇记》 | 郑芳 |
| 52 | 庐剧《田三春打灶》 | 魏小波 |
| 53 | 庐剧《瓦车棚》 | 朱德顺 |
| 54 | 庐剧《王老虎抢亲》 | 盛小五 |
| 55 | 庐剧《王清明后传》 | 郑宏文 |
| 56 | 庐剧《忘恩负义》 | 朱德顺 |
| 57 | 庐剧《五女拜寿》 | 李立存 |
| 58 | 庐剧《喜娘》 | 王小五 |
| 59 | 庐剧《仙女下凡》 | 胡俊 |
| 60 | 庐剧《小艾送饭·铺床》 | 朱德顺 |
| 61 | 庐剧《小金牛量妈妈》 | 王小五 |
| 62 | 庐剧《孝子冤》 | 周大三 |
| 63 | 庐剧《休丁香后传》 | 魏小波 |
| 64 | 庐剧《休妻》 | 朱德顺 |
| 65 | 庐剧《雪地仇》 | 朱德顺 |
| 66 | 庐剧《杨三姐告状》 | 夏小二 |
| 67 | 庐剧《一子孝双亲》 | 吴南野 |
| 68 | 庐剧《玉帝与王母》 | 朱德顺 |
| 69 | 庐剧《张四姐下凡》 | 李立存 |
| 70 | 庐剧《丈母娘嫁公公》 | 夏小二 |
| 71 | 庐剧《追婚记》 | 李立存 |
资源编码:L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