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瑞英 国家一级演员 越剧吕派艺术创始人

吕瑞英 国家一级演员
吕瑞英 国家一级演员

吕瑞英,越剧吕派艺术创始人,一级演员,1933年1月19日出生于上海。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她以《打金枝》、《西厢记》、《花中君子》、《穆桂英》、《凄凉辽宫月》、《三看御妹》、《桃李梅》、《十一郎》等诸多名剧誉满艺坛,在五十余年年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众多性格、身份、命运、风貌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吕派”旦角艺术

吕瑞英戏路宽广,专长花旦,兼擅花衫、青衣、刀马旦。她的唱腔脱胎袁派,自具特色: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

吕瑞英在表演与声腔的完美结合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在表演方面,她讲究人物刻画,以“一人千面”和“自然贴切”著称;在唱腔方面,她的造诣深厚,坚决从人物出发,以作曲家式的思维和追求坚持“一戏一腔”,广采博引,其流派音乐的丰满度独步越坛,在创造众多各各不同舞台形象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越剧的声腔艺术。

吕瑞英音色甜美,音域宽广,音区宽至13度。如《穆桂英挂帅》中名段“辕门外三声炮声如雷震”,最高为G调的高音ra, 最低音为低音3,这位增强唱腔表现力提供了条件;唱腔借鉴了豫剧的因素和润腔方法,与越剧唱腔融为一体,显得雄浑秀美。

在吕派唱腔的音调中常出现4音和7音两个偏音,由此又促使了唱腔中频繁的宫徵调式转换;板式运用也灵活多变,根据人物情绪变化,通过速度快慢、节奏松紧,使旋律色彩丰富,对比鲜明,富于层次,具有新鲜感。如《西厢记·拷红》中的“夜半时停了针绣”这段唱,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开始运用舒缓的【慢中板】,唱腔引入回忆,突出了红娘在叙述时边说边想的意境和情态;中段转入【四工腔·中板】,“夫人啊你得放手时且放手”处字位节奏紧缩,速度加快,以表达急切规劝的心情,在“得罢休时且罢休”一句的“且罢休”三字,字位节奏拉开,并加以小腔润色,加重语气,形成唱段的戏剧性高潮。从“夫人啊”起速度逐渐放慢,在“啊”字上又以小腔扩充伸展再转回到【慢板】。整段唱委婉而略带俏皮轻松,音乐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塑造了红娘这个聪明伶俐的姑娘的音乐形象。

在润腔方法上,常用各种装饰音和切分音型细致传达人物内心活动。如《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常言道主雅客来勤,谁不想高朋能盈门”两句唱,在“常”和“勤”二字用了上倚音,“雅”字的小腔中加以颤音,“能”字上用了七度下滑音,这不但使唱词的音韵四声清晰正确,而且曲调圆润而不轻飘,更真切体现了薛宝钗的性格风貌。

吕瑞英创腔时,根据内容需要,善于向兄弟剧种横向借鉴,丰富自己的音乐语汇。如《桃李梅》的“风雨同舟”唱段,吸收借鉴了锡剧【行路板】的节奏型,设计创造了越剧的【行路板】,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女扮男装上京告状时心急如焚的情绪。这种节奏新颖的【行路板】已在越剧中广泛运用。

客服微信:xiquduoduo
戏曲资源网 » 吕瑞英 国家一级演员 越剧吕派艺术创始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