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锦花 国家一级演员 开创小生流派“陆派”

陆锦花 国家一级演员
陆锦花 国家一级演员

陆锦花(1927年2月25日——2018年1月10日)越剧小生演员。上海少壮越剧团创建者,为该团团长。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为上海越剧院主要小生演员之一。国家一级演员,开创小生流派“陆派”。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3年退休后旅居美国。

2018年1月10日晚,陆锦花因病在美国逝世,享年91岁。

陆锦花,女,演员。学名柯纹祺,小名柯秀珍。祖籍福建,寄籍浙江余姚,1927年2月25日生于上海。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陆锦花13岁进越剧四季班学艺,改用母姓为陆,拜男班演员张福奎为师。四季班解散后,到金门大戏院唱三肩小生。1942年进袁雪芬领衔的大来剧场唱二肩小生,因身材瘦小,多演童生戏。1946年与邢竹琴合作演出。1947年秋与王文娟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任团长,演于皇后大戏院。演过《礼拜天》、《天伦之乐》、《金蝉记》、《女伶受辱记》等不少时装戏。之后曾与张茵、许金彩、张云霞、筱月英等搭档。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

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同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扮演《盘夫索夫》中的曾荣,获表演二等奖。其唱腔是在马樟花[四工调]的基础上加以丰富提高,特点是音色明亮纯净、行腔舒展松弛、吐字清晰入耳,自具特色,被称为“陆派”。擅演穷生和巾生,代表作有《珍珠塔》中的方卿、《彩楼记》中的吕蒙正 、《情探》中的王魁、《盘夫》中的曾荣等。傅全香和她主演的《情探》,在1958年由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电影。40年代,大中华、百代、百歌等唱片公司灌制发行了有其演唱的《一缕麻》、《孝女心》、《香妃》、《黑暗天堂》、《礼拜六》、《义》等剧唱片多张。解放后,中国唱片社灌制发行了有其演唱的《盘夫》、《情探》、《劈山救母》等剧唱片多张。

陆锦花最擅演穷生戏,演“鞋皮生”和“破巾生”堪称一绝。她表演潇洒儒雅,含蓄大方,动作简练传神;她的嗓音清亮,音质纯净,音调朴实流畅,行腔松弛舒展,尤其讲究吐字清爽,声声送听,听她的唱犹如一股清泉潺潺流入人的心田,清新柔美,耐人寻味。譬如《珍珠塔》这出戏,田汉曾称赞她把方卿演活了,该剧“前见姑”中的“君子受刑不受辱”唱段,通过多种板式的转换和细腻多变的唱法处理,细致而有层次地唱出方卿遭姑母奚落后的复杂心理,是陆派代表作之一。唱段开头六句先以平缓含蓄的[尺调腔·散板]起唱,随着心情的激动转入紧打散唱的[嚣板],转入[中清板]。虽然短短六句,但陆锦花运用三种不同板式和精心的唱法处理,把方卿的感情变化表达得十分细致。接着唱腔转入[中清板],陆锦花凭借熟练的吐字喷口技巧及特有的善用后鼻音共鸣的润腔方法,把对穷困家境的回忆,表现得扣人心弦。末句“不忘姑娘栽培恩”的甩腔音调起伏回落,气宇轩昂,感情真切饱满,韵味浓郁,富有陆派特色。

陆锦花的唱腔由于是在马樟花唱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演唱[尺调腔]时仍保留着不少[四工腔]的因素,因此听起来别有风味。如《送花楼会》,是根据骨子老戏《双珠凤》中的一折改编的,从男班到女班经常演出。陆锦花演唱的改编本,唱腔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很大创新,赋予[尺调腔]以活跃、清新的新意。象“兴冲冲奉命把花送”等唱段,在观众中就广泛传唱。

客服微信:xiquduoduo
戏曲资源网 » 陆锦花 国家一级演员 开创小生流派“陆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