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评剧《刘巧儿》全剧 百度网盘

评剧《刘巧儿》全剧
评剧《刘巧儿》全剧

资源名称:《刘巧儿》
戏曲分类:评剧大全
戏曲配像:新凤霞 张德福 宋长文 张淑琴
演出单位:中国评剧院
视频格式:MP4格式
播放设备:唱戏机资源
视频质量:高清720P
视频大小:723.4MB
播放时长:01:43:55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下载地址:点击下载

VIP免费查看

已有50人支付

评剧《刘巧儿》主要人物

刘巧儿 饰 新凤霞
赵柱儿 饰 张德福
王寿昌 饰 宋长文
刘媒婆 饰 张淑琴
刘孝贵 饰 赵连喜
赵金才 饰 余绍海
李大婶 饰 赵丽蓉
马专员 饰 薛恩厚

评剧《刘巧儿》剧情简介

评剧《刘巧儿》讲的是1942年,陕甘宁陇东地区的人民,在政府的倡导下,实行婚姻自主。刘巧儿是个纺线能手,劳动好、品行好,可经父母包办自幼许配赵柱儿,自己从未见过未婚夫的面,她常为此事苦恼。一次在劳模会上她偷偷的爱上了勤劳俊秀的小伙子赵振华。地主王寿昌早就看中刘巧儿的美貌,许给刘媒婆厚金,叫去向刘巧儿的提亲。刘彦贵贪图钱财,听信刘媒婆的谎言,答应嫁女。刘彦贵骗女儿说赵柱儿是个流子,巧儿不知是计,自动提出退婚。刘彦贵借机逼赵柱儿的爹赵金才前去解除儿女婚约。一日,巧儿去合作社送线,与寿昌相遇。王寿昌上前纠缠,并告诉巧儿她爹已收下彩礼,马上就要迎亲,巧儿听后非常气愤。妇女主任李大姨正往地里送饭,看见刘巧儿在伤心落泪,问明原因,就带她去找乡里。正巧遇上正在地里干活的赵柱儿,巧儿这才知道赵振华就是赵柱儿,懊悔心中爱慕的人原是自己退的人。幸亏李大姨机智,想使他们解除误会,自订终身。刘彦贵财迷心窃,逼巧儿嫁给王寿昌,巧儿誓死不从。刘彦贵便将巧儿反锁在家。当晚,柱儿的爹带人把巧儿救出。于是,两家官司打到庆阳县府,偏巧遇到一个主观的审判员,他只看事情的表面,咬定赵家“抢亲”犯法,拆散了巧儿和柱儿的姻缘。专署马专员受理了巧儿、柱儿二人的诉状,深入调查,查明真相,批准了巧儿、柱儿二人的婚事,处置了那些为非作歹的人。

评剧《刘巧儿》创作背景

《刘巧儿》是根据陕甘边区农村的一件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刘巧儿的人物原型名叫封芝琴,是陕西庆阳华池县城壕乡人,在她幼年时被父亲封彦贵将她许配给张湾村的张柏为妻。由于两家人相距不远,时常往来,两个年轻人一起长大,感情很好。不料在张柏18岁时,封芝琴的父亲封彦贵嫌贫爱富,看到地主朱某有钱,更嫌张柏家贫拿不出彩礼执意要退掉张家亲事,将女儿封芝琴另许朱家。封芝琴本人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在这种情况下,张柏家恐生变故,便聚众连夜闯进封家,把封芝琴抢到了张家。封彦贵见女儿被抢,自己又收了朱财主家的彩礼,便写出诉状到华池县政府状告张家“强抢民女”。县政府经过调查,判定张柏与封芝琴的婚姻无效。对这次判决,封芝琴和张柏都不服气,民众也反映强烈。

此时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正在大力宣传婚姻自由,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封芝琴为了争取婚姻自主,来到边区政府陇东行署所在地——庆阳城,当面向行署专员马锡五申诉,请求做主。马锡五亲赴华池县张湾村走访群众,弄清了事实真相后会同县政府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宣判,对封彦贵和朱家买卖儿女和非法抢亲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判决封芝琴和张柏的婚姻有效。村民们拥护政府的判决,同时祝贺两位年轻人婚姻美满。

1944年3月13日,《解放日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陕北民间的盲人说书演员韩起祥根据封芝琴的事迹创编出陕北说书《刘巧团圆》。

1949年,新凤霞和所在剧团的演员们观看了歌剧《白毛女》后,受到感动,也编演了《白毛女》。恰好这个时候,北京市妇联主席张小梅给了新凤霞一个韩起祥说书的本子《刘巧团圆》。于是新凤霞和所在剧团的演员们就按照韩起祥的说书本子《刘巧团圆》排演评剧。根据这个本子,写出了一个提纲。那个时候没有专门作家写剧本,也没有导演给排戏,都是按老习惯演“提纲戏”,也叫“幕表戏”。有团里的老演员杨志诚负责分场次和分配角色,每个演员接到任务后,开场前要想好自己上台唱什么词,如何表演,上场后自编自唱,即兴表演。最初排演时,除了地主王寿昌穿得好点儿,其他人都穿破旧的衣服,脸上不擦粉,在台上也不动,调子也大多是哭腔。演出之后,观众不喜欢。于是决定改变方法,穿漂亮衣服,加上舞蹈动作。刘巧儿穿红袄绿裤,头上戴一头花,涂脂抹粉。刘媒婆穿着清朝的大花边绣花衣裳,别的女演员也都穿的大花大绿。在音乐方面,也加上了小锣。地主王寿昌的唱腔根据《锯大缸》的调子加以修改,刘巧儿的几段唱词也都固定了下来,《桑园》一场的词是根据《老桑园会》创造的。修改后的演出完全用了老戏的锣鼓点,演员走老戏的台步。这时候她们又看见了袁静创作的秦腔剧本《刘巧儿告状》,于是又根据该剧本加了一些戏,特别是在《桑园》一场加重了唱。演出后,虽然观众很喜欢,但在剧团搬到室内后,没有再继续出演该剧。

1951年,北京市文化局艺术处的王雁提议重新整理这部戏,于是根据袁静的《刘巧儿告状》,结合原来演出的一些场子和歌唱,由王雁执笔修改为评剧剧本。随后邀请夏淳担任导演,服装、美工、灯光等都经过了设计,也有了布景。在导演的统筹下,经过剧本分析,剧团的演员们才懂得了主题思想,要宣传什么,要达到什么社会效果。这次排演之后,剧名也从《刘巧团圆》正式改名为《刘巧儿》。

评剧《刘巧儿》剧目评价

《刘巧儿》是评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婚姻自主,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先进人物刘巧儿的形象。当时中国刚刚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体现了对妇女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刘巧儿》的产生正好与时代同步,为广大追求婚姻自主的妇女树立了楷模。

新凤霞首先在《刘巧儿》当中使评剧发生了巨大变化:她把评剧低沉的悲调变为欢乐明快的喜调,她的这出戏表现了新社会妇女翻身后的爱情和斗争,充满着喜乐和欢乐,成为一首“翻身道情”式的抒情诗。再加上新凤霞扮相俊美,噪音美,行腔吐字柔美,唱腔清新淡雅,体现了评剧演唱的说唱特色。其演唱讲究语言和情感逻辑,如剧中“我的爹图钱财”一段,这段唱中几个“我爱他”的比句,情感真挚,似说似唱。一句“我爱他来他也爱我”的“疙瘩腔”形成新派独有的音乐语汇。甚至她把评剧的一些小过门也唱了出来,从而展示了新派艺术活泼欢快的一面。她讲究吐字归音过程中的共鸣区使用,字头、字腹、字尾,十分规范,她的不懂人情中的“懂”字归音,和那可不行的“行”字归音是那么讲究和清晰,形成了评剧“新派”独特的特点:清新、明快、深情、优美。

客服微信:xiquduoduo
中国戏曲大全 » 【典藏】评剧《刘巧儿》全剧 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