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打龙袍》唱词 戏词 剧情 全剧 剧本

京剧《打龙袍》剧本

京剧《打龙袍》戏词
京剧《打龙袍》戏词

京剧《打龙袍》主要角色

李后:老旦
包拯:净
宋仁宗:小生
灯官:丑
王延龄:老生
陈琳:丑

京剧《打龙袍》剧情简介

包拯既知李后事,欲将情由奏明宋仁宗,因先令军民在宫外演放花灯,请上同往观看,并预吩咐扮演《清风亭雷打张继保》等杂剧,以动上意。包拯乃乘机将李后之事奏上,宋仁宗初犹未信,反含怒回宫。及召陈琳询问,陈琳将二十年前狸猫换主之事,一一奏知,并言有寇准题诗罗帕为证。其时后宫忽报刘太后自尽,上乃益信,即命包拯代驾迎接李后还宫,遂得母子团聚。李后因怒宋仁宗二十年来,生身之母,流落民间,竟绝不知晓,不孝如此,何以君临天下?遂赐紫金棍与包拯,令其责帝。包拯因臣无打君之理,乃以打龙袍塞责,故剧名云云。

京剧《打龙袍》注释

按此剧本出裨官。考《宋史》宋仁宗为李宸妃所生,而刘后抚为己子,与杨淑妃共养之,并无狸猫换主事。宋仁宗接位,刘太后垂帘十余年,颇称贤明。李后以明道元年,卒于宫,亦未流落民间,且较刘后先死年余。惟终李后与刘太后之世,宋仁宗讫未知为李出。且李卒,刘后强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观此则刘之嫉抑宸妃,确无疑义。虽史未明载,恐此中亦不无暧昧也。此剧以《断太后》为前后本,全演者本连称《断后龙袍》。

京剧《打龙袍》唱词

【第一场】

(宋仁宗上,太监上。)
宋仁宗(引子)凤阁龙楼,万古千秋。

(念)平顶冠纱一鲜花,太阳一出照硃砂。南大一带朝北斗,孤是万民第一家。

(白)孤,大宋天子仁宗在位。自孤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当早朝。

内臣!

(太监允。)
宋仁宗(白)闪放龙门。

(王延龄上。)
王延龄(念)忙将包拯事,奏与万岁知。

(白)臣王延龄见驾,吾皇万岁!

宋仁宗(白)卿家平身。

王延龄(白)谢万岁!

宋仁宗(白)卿家上殿,有何本奏?

王延龄(白)包拯回朝,已在午门候旨。

宋仁宗(白)传旨宣包拯上殿。

王延龄(白)万岁有旨,包拯上殿。

包拯(内白)领旨!

(包拯上。)
包拯(西皮快板)忽听万岁宣一声,

陈州来了放粮臣。

撩袍端带吾就上龙廷,

品级台前臣见君。

(白)臣包拯见驾,吾皇万岁!

宋仁宗(白)包相平身。

包拯(白)谢万岁!

宋仁宗(白)包卿,

包拯(白)臣。

宋仁宗(白)放粮之事,奏与朕知。

包拯(白)臣有散粮表章呈上。

宋仁宗(白)呈上来。

(宋仁宗看表。)
宋仁宗(白)哦呵呀,原来包卿之功。内侍,光禄寺大排御宴,与包卿贺功!

包拯(白)且慢。臣出朝之时,在午门许下花灯大会,今日请万岁,午门观灯!

宋仁宗(白)卿家前行,寡人随后。

包拯(白)领旨。

(西皮摇板)万岁爷准了臣的本,

他怎知国太受苦情。

午门外巧改扮花灯彩,

暗地打动有道君。

(包拯下。)
王延龄(西皮摇板)辞别万岁下殿往,

去到午门看端详。

(王延龄下。)
宋仁宗(西皮摇板)内侍摆驾回龙庭,

明日早朝观花灯。

(宋仁宗、太监同下。)

客服微信:xiquduoduo
戏曲大全 » 京剧《打龙袍》唱词 戏词 剧情 全剧 剧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