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剧《玉簪记》剧情简介
越剧《玉簪记》讲述了书生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冲破礼教束缚的爱情故事。南宋年间,书生潘必正因科举落第,前往金陵女贞观投奔姑母法成师太。在女贞观中,潘必正偶遇道姑陈妙常,陈妙常本是官宦之女,因避祸入观为尼,她才貌出众、气质清雅。两人在相处中渐生情愫,以琴音传情,诗词唱和,感情日益深厚。
然而,他们的恋情被法成师太察觉。法成师太为了维护道观清规和潘必正的前程,逼迫潘必正立即赴京赶考。潘必正无奈之下只得乘船离去,陈妙常得知后,不顾礼教和世俗眼光,雇船追赶。在秋江之上,陈妙常心急如焚,历经波折终于追上潘必正的船只。两人互诉衷肠,陈妙常以玉簪相赠,潘必正则以扇坠为回礼,约定高中之后前来迎娶。最终,潘必正金榜题名,信守承诺,归来与陈妙常喜结良缘,成就一段美好姻缘。
越剧《玉簪记》剧中人物
- 陈妙常(旦):聪慧美丽、勇敢多情的道姑,虽身处道观,却向往自由爱情。演员通过温婉的气质、灵动的眼神和细腻的表演,将陈妙常内心对爱情的渴望与纠结,以及勇敢追爱的坚定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 “琴挑”“秋江” 等经典场景中的演绎,生动刻画了她的形象。
- 潘必正(小生):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书生,对陈妙常一见钟情。演员以儒雅的气质、深情的唱腔和真挚的神态,诠释出潘必正的痴情与对爱情的执着 。
- 法成师太(老旦):陈妙常的师父,潘必正的姑母,恪守清规戒律,一心为潘必正的前途着想。演员通过严肃的神态、严厉的言语,将法成师太的古板与对晚辈的关爱展现得恰到好处。
- 艄公(丑):风趣幽默的老船夫,在陈妙常追潘必正的过程中,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演员以夸张的动作、诙谐的语言,展现出艄公的可爱与热心 。
越剧《玉簪记》赏析评价
越剧《玉簪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经典爱情剧目。思想上,它通过潘必正与陈妙常的爱情故事,歌颂了自由恋爱和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精神,展现了人性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引发观众对爱情与世俗观念的思考。
在艺术表现上,该剧亮点突出。唱腔设计优美动听,旋律婉转悠扬,充分发挥了越剧擅长抒情的特点。陈妙常的唱段细腻柔美,如 “琴挑” 中的唱词,将少女的娇羞与爱意表达得含蓄动人;潘必正的唱段则深情款款,传递出对爱情的向往。剧情轻松有趣,情节跌宕起伏,从两人的相识相恋、恋情被发现,到秋江追舟、最终团圆,充满戏剧性与趣味性。舞台呈现上,通过精美的古装服饰、雅致的场景布置和演员生动的表演,营造出诗意浪漫的氛围,使观众沉浸在这段唯美爱情故事中,感受越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