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爱琴,艺名六龄童,女,1939年4月出生,汉族,西安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秦腔旦角,后改生角。
人物经历
李爱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梨园世家,祖父是唱皮影戏的,渭北一带年长的老人经常说“四楞子”李三的跑台子,这李三就是李爱琴的祖父。父亲李万祥农忙在家务农,农闲跟着祖父到集镇村舍去演出。后来,祖父去世了,父亲为了糊口谋生,就带着5、6岁的李爱琴离乡背井闯荡江湖。李爱琴先在彭艺社扮小孩、演丫环,随后到大华社,在李正敏、董化清先生的培养指导下,先后演出《探窑》《三娘教子》《五典坡》等戏。由于嗓子好,吐字清,演戏投入,再加上年龄小,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被称为“六龄童”。
1954年参加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开始系统练功和学文化。为排演《戚继光斩子》,她曾向京剧名家李万春先生学习;1956年以《戚继光斩子》参加陕西省戏剧会演,获演员一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1959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同年,她入选参加陕西省演出团到北京以及沪、粤、鄂、滇、川等省市巡回演出,在演出团受益于秦腔名家的具体指导,其间又先后得到盖叫天、红线女、陈伯华等名家的指教,使她表演艺术水平有新的飞跃。
李爱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她戏路宽广,除擅长演小生戏以外,还能扮演须生、正旦和老旦等行当,在现代戏中还塑造了一系列感人的形象。她主演的小生戏有《周仁回府》《张羽煮海》《三滴血》《春香传》《红楼梦》《血手印》等;须生戏有《孙安动本》《生死牌》《三关点帅》等;正旦戏有《秦香莲》《三娘教子》《三堂会审》;现代戏有《三世仇》《枣林湾》《芦荡大种》《龙江颂》《母子情》等等。她在表演艺术上能博采众长,为已所用,并不断进取,刻意求新,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在感情和气质。她的表演,不论表情、唱腔、做派、幅度都与老的演法有许多不同。声情并茂的唱腔、深情多变的眼神、节奏明快、线条丰富而又玲珑剔透的身段,都揉进了现代生活和现代艺术的韵味,达到古典美和现代美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她鲜名的艺术个性,受到广大观众的称道。特别是在《周仁回府》一剧,她在充分掌握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再创造,升华了前人的智慧和光泽。她连演两千六百余场,久演常新,人称“活周仁”。她所扮演的周仁这一人物形象,达到了当今秦腔艺术界的最高水平。
职位荣誉
现任西安五一剧团党支部书记兼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主要社会兼职有: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