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振君(1928年12月27日-2004年7月9日) ,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一,豫剧三鼎甲之一 。优秀作品有《对绣鞋》、《打金枝》、《白莲花》等。
著名戏剧导演罗云说,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的越调唱腔设计就有不少地方借鉴了桑振君的唱腔。2000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从艺66周年暨桑派艺术研讨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有关领导和专家评说:桑振君是久负盛名、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艺术家,是和陈素真、常香玉齐名的豫剧大师。
作为一位艺术家,她向来反对艺术界的门户之见,并和许多老艺术家有着极深的感情。她驱车近千里,专门来周口看望她的老姐妹、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她与豫剧皇后陈素真亲如同胞姐妹,桑老录制的《投衙》就是与马金凤的合作。
她对豫剧事业鞠躬尽瘁。2003年,已75岁高龄的她,不顾年老体弱,往来穿梭于邯郸、许昌间,指导许昌市豫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常俊丽排演桑派名剧《桃花庵》和《秦雪梅观文》。2004年春节,76岁高龄的桑振君还应邀回河南为梨园春擂主大奖赛总决赛做首席专家评委。
桑振君离开西华已经50多年了,可直到如今,西华县的老人们还以能比人家多看两场桑振君的戏而骄傲。一位音像专柜的营业人员说,桑振君的碟子在西华卖得特快,进的货供不上卖的。桑振君在西华观众心中的地位和西华人民对桑派艺术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桑派弟子
赵贞玉
赵贞玉,女,豫剧旦角。邯郸市邱县人。国家一级演员。春蕾豫剧团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
11岁开始在邱县豫剧团学戏,1958年被送往邯郸专区戏曲学校深造,结业后到邯郸地区东风豫剧团。她先后得到豫剧界名师宋淑云、陈素真、桑振君及京剧界名师荀慧生、尚小云、李万春、袁世海、杜近芳等前辈的教海。1981年正式拜桑振君为师,专攻桑派艺术。
赵贞玉工闺门旦角,先后成功演出了《秦雪梅》中的秦雪梅、《红娘》中的红娘、《桃花庵》中的陈妙常、《打金枝》中的国母、《花木兰》中的花木兰、《虎符》中的如姬、《大祭桩》中的黄桂英、《双莲记》中的金莲、《罗敷恨》中的罗敷女、《红嫂》中的红嫂、《朝阳沟》中的银环、《龙江颂》中的江水英。她的唱功和做功,着眼细腻。由她主演的《虎符》、《双莲记》、《红娘》、《大祭桩》、《打金枝》、《红珊瑚》等剧的唱腔选段被录制播。
刘伯玲
刘伯玲(1941—)豫剧旦角,河南省安阳市人,著名豫剧演员桑振君的嫡传弟子。其唱腔中既有桑派的吐字乖巧、韵味醇厚,又兼具阎派的典雅细腻和马派的脆媚泼辣,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和表演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程咬金照镜子》、《皇帝告状》、《秦雪梅》等。
苗文华
苗文华,女,豫剧青衣、闺门旦。1979年,她在西藏艺术学校豫剧班学艺,后转入河北省艺术学校邯郸豫剧班,期间相继学演了《秦雪梅》、《大祭桩》、《断桥》等传统剧目。期间相继学演了《秦雪梅》、《大祭桩》、《断桥》等传统剧目。为豫剧名家桑振君的关门弟子。她的唱腔技巧超群,表演委婉俏丽,成为河北豫剧演员中新一代的佼佼者。在从艺经历中,苗文华成功塑造了《大祭桩》中的黄桂英、《秦雪梅》中的秦雪梅、《打金枝》中的国母、《虎符》中的如姬、《朝阳沟》中的银环等几十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苗文华曾三次获得河北省戏剧节演员一等奖,两次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并获得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选拔赛表演奖,四省十四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一等奖。
常俊丽
常俊丽,女,汉族,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香玉杯获得者,1985年毕业于洛阳戏曲学校。许昌市豫剧团团长,中共河南省第七届党代表,中共许昌市党代表,许昌市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许昌市剧协副主席,著名豫剧大师桑振君老师的关门弟子,桑派传人。曾主演大型桑派名剧《秦雪梅观文》《齿痕记》《蝴蝶杯投衙》《对绣鞋》。大型古装戏《花木兰》《封神榜》《五世请缨》。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杨三姐告状》《漂来的媳妇》等。在河南省第四,第六,第八次戏曲大赛中荣获表演一等奖和二等奖,第七届香玉杯艺术奖。